近日,省人社廳、省財政廳印發了《河北省2019年度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實施方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按照政府推動、統籌規劃、部門監管、市場引導、機構培訓、農民受益的原則,側重扶持貧困縣,聚焦用人單位需求和農村勞動力職業能力短板,積極推進農村勞動力特別是重點幫扶有培訓意愿和就業能力的貧困勞動力參加技能培訓,采取“崗位+技能+勞動力+就業”的培訓模式,提高培訓精準性、針對性和有效性,通過幫助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他們的務工性收入,為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發揮積極作用。
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或當地企業新招聘半年以內的農村勞動力,且本自然年度未參加過政府補貼其他職業技能培訓的農村勞動力。 按照省職業技能培訓工程總體安排,全省培訓農村勞動力2萬人,培訓后就業率達到90%以上。 培訓任務具體進度要求為:5月底前30%、7月底前70%、9月底前。 重點開展這六方面的培訓 依據當地產業發展戰略趨勢和省委“三六八九”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思路,結合農村勞動力市場和轉移就業崗位需求,靈活確定培訓內容。可重點開展以下方面的培訓。 1服務重點地區戰略產業培訓。 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籌辦冬奧會、北京新機場建設等重點項目,在重點地區大規模開展建筑施工、冰雪產業、機場建設、航空物流等方面的就業技能培訓,更好地服務重點地區發展。 2家庭手工業培訓。 結合當地資源狀況和特色產業需求,組織開展刺繡、緯編、木雕、石雕等地方特色家庭手工業培訓。 3家政服務培訓。 結合城鄉家政市場需求,開展家政服務員、育嬰員、養老護理員等方面培訓。 4公共服務培訓。 根據當地產業發展需求和城市發展管理需要,開展物業、保安、保潔、綠化、交通協管等公共服務類培訓。 5現代服務業培訓。 開展美容美發、西式面點、酒店管理、市場營銷等現代服務業技能培訓。服務當地旅游業發展,開展家庭賓館、農家樂、一二三產融合業態等鄉村旅游相關專業的培訓。 6就業態培訓。 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等新興產業培訓。對有意愿從事電子商務、快遞等行業的農民開展以“互聯網+技能培訓”為代表的新業態培訓。 遴選培訓機構 縣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按照政府采購法律法規有關要求,根據當地實際采用專家評審、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等既符合政策要求又滿足當地需要的方式擇優確定培訓機構,承擔本縣2019年度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任務。 培訓需符合這些標準 培訓實施過程中要掌握如下工作標準: 1.教學計劃。教學計劃課程安排合理,每期培訓課時不低于130課時,其中理論課時不低于80課時; 2.培訓教師。須具備與培訓專業相適應的中級以上職業資格或三年以上從業經歷; 3.培訓教材。須符合培訓專業及崗位技能要求; 4.培訓地點。培訓教室、實際操作場地等須具備教學條件,并與培訓人數相適應; 5.培訓考勤。嚴格落實簽到制度,培訓學員每日簽到; 6.結業考試。培訓結束后,由培訓機構命題并組織考試,根據職業特點,試卷由客觀題、主觀題和實操部分組成。要制定標準答案,按統一標準評分。 學員享受免費培訓 2019年度我省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成果方式,對承擔培訓任務的機構,依據采購合同約定及績效評估情況,給予撥付培訓補貼資金,學員享受免費培訓。 就業渠道 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采取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1市場配置一批。 發揮市場決定性主體作用,充分利用河北省公共招聘網等平臺,及時收集發布用工需求信息,結合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組織多種形式的招聘。 2企業吸納一批。 充分發揮企業吸納就業的主體作用,緊密結合當地產業發展情況,對接用人單位需求,通過開展定單、定崗、定向培訓,促進培訓與就業緊密結合。 3創業帶動一批。 落實各項創業扶持政策,幫助有創業意愿的農村勞動力實現創業就業。 4靈活就業一批。 依托當地就業扶貧車間、扶貧微工廠、農村家庭手工業等就業扶貧項目,以分享平臺經濟、眾包經濟、共享經濟服務成果等方式,幫助農村勞動力通過互聯網平臺獲得就業崗位。 5推薦幫助一批。 發揮勞務派遣公司掌握市場需求信息的優勢,指導取得家政服務、育嬰、養老護理專業職業技能人員與家政服務公司或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協議,多渠道推薦就業。 6勞務輸出一批。 充分利用勞務對接平臺,建立求職需求清單和崗位供給清單,實現人崗匹配、精準對接,幫助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各地可在此基礎上,根據當地產業發展和崗位需求現狀,積極開發更多種類就業渠道。